中新網合肥6月18日電 (儲瑋瑋)六月,走進安徽大別山區,放眼所及,深淺不一的綠色鋪滿山間,這片熱土見證了老區百姓的生活變遷。
一捧清水惠村莊
夏日午后,蟬鳴鳥叫,推開陸孟恒家的大門,二胡音樂《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從房中傳來。年近七旬的陸孟恒青絲漸白,只見他半瞇著眼,嘴角浮出一絲笑容,身體隨著音樂的節拍有規律地晃動,沉浸其中。
陸孟恒是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蓮云鄉蓮塘村的村民,今年,他卸下了“修水土專家”身份,安心做起了“鄉村音樂家”。
地處大別山腹地的蓮塘村群山環抱。“暴雨喝渾水,旱季水量少,經常得背著水管,帶著工具去山中找水,一找就是一整夜。”陸孟恒感慨過往,幾十年的找水經驗,讓自己成為尋水源、疏管道的行家。
2021年底,該村投入270萬元建設完成蓮塘供水站工程,取水樞紐、沉淀池、一體化凈水設備等一應俱全,清水源源不斷地流進1500名村民家中。
“幾十年的心愿終于實現了,大家伙兒喝上了安全放心的水。”陸孟恒打開自家水龍頭,雙手捧起清水說道。
蓮塘村的變遷是大別山區解決農村飲用水問題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岳西縣共建成100人及以上農村集中供水工程796處,受益人口27萬余人。
一條通路達四方
雨后,大別山中云霧繚繞,昔日荒山野嶺間,開辟出一條條高速坦途。
眼下,從安徽蕪湖無為到安慶岳西的滬武高速無岳段正加緊建設,其中,岳西段施工難度最大的鷺鷥河大橋已合龍。這條從上海到武漢的高速公路是打通山區發展的重要通道。
“今年下半年主體任務全部完成,預計明年年底前通車。”無岳高速9標項目總工程師鄧自立介紹,通車后,將大大縮短山區到長三角地區的路程和時間,出行將更便捷,山貨運輸效率更高。
在六安市金寨縣大灣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光景早已不再,如今戶戶通上水泥路,公交車直接開進村里,依托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的大灣景區,年接待量達35萬人次。
大灣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汪建國介紹,近年來,大灣村修建組級公路約四十公里。“下半年省道改造提升,由合武高速古碑出路囗直至景區大門,那時大灣村進入高速只需20分鐘。”
一群青年已歸鄉
路通了,回來的年輕人也多了。2015年,儲杰大學畢業后從浙江回到岳西巍嶺鄉,同哥哥儲磊一起創辦“金榜鄉村”項目,以自然村為載體,運營鄉村生活,發展“民宿+”綜合旅游,共同打造“鄉村新世界”。
“每年給每家農戶3000元作為保底,實際的經營收益再五五分成。”儲杰介紹說,民宿都是村民自家房屋改造,統一攬客統一管理,采取村景一體化的運營模式,讓游客體驗純正的鄉野生活。
“基礎設施和互聯網的發展讓城鄉距離不斷縮小,農村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蘊含巨大商機。”儲杰說,開業至今,共接待游客3萬余人次,年營業收入達100萬元,帶動周邊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
在大別山北麓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毛坦廠鎮八角塘村,徐曉娜和張軍姐弟倆則在荒山上種起中草藥,在沙土堆里找出“致富良方”。
2020年,他們在當地成立楠沐生態農業合作社,主要從事中藥材種植、加工及銷售。隨后,完成500余畝金銀花苗種植以及200畝中藥材玄參、亳菊等種植。截至目前,在姐弟倆的帶動下,當地200多名村民人均年增收2000多元。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帶著新理念、新技術“挺進”大別山,構建新一代的“未來鄉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