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楊泠然)6月15日,記者走進中寧水務公司第一污水處理廠,然而,樹木蔭蔽,芳草萋萋,鳥語花香;道路整潔,墻畫有趣,雕塑特別;粉嘟嘟的桃子、紅艷艷的杏子,和籬笆上鮮嫩的豆角都在提示我,可能進入了一座秘密花園。
“花園里共種花草20余種,樹木1400余棵,所有的空地都被綠色覆蓋了。植物們還有‘身份證’,展示了名稱、種屬、生長習性、景觀價值等知識,掃掃二維碼,還可以獲得更豐富、更全面的信息。我們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自己的責任區域打掃衛生、護理植物。”污水處理廠技術員沈潔告訴記者。
據介紹,該污水處理廠2004年開工建設,2008年投入使用,總設計規模為每天處理3萬噸污水,主要承擔中寧縣黃河以南主城區、新堡鎮、物流園區、汽車城等區域生活污水的處理任務。2016年至2018年經過了兩次提標改造,處理過的水達到了地表準四類。“2020年,我們精心打造了一個花園式科普宣教基地,目前已經有1000多名群眾和學生參觀學習過。”沈潔說。
隨著沈潔的指引,記者來到工藝展示區,通過動畫中水寶寶的講解,詳細直觀地了解自然界中的一滴水從產生到被人們開發利用從而變成污水,又通過污水處理重新變回干凈的全過程。
在生產車間觀測點,記者了解到厭氧、好氧、缺氧等專業的污水處理工藝知識,還能直觀看到污水在不同處理階段呈現出的不同狀態。在膜車間,記者驚喜地看到許多金魚在魚缸里歡快游動,而魚缸里的水就是經MBR膜處理過后的水。
羅茨鼓風機、污泥回流泵、緩閉止回閥,甚至廢舊的管材、燈罩、零部件也被檢修工人們做成了造型新穎、內含豐富的雕塑,這些都是退休后的老舊設備做的,如今發揮“余熱”,供人們參觀、了解和學習。
這里每一處設計,都在講述水的故事:漢字“水”的演變、中國歷史上的治水名人、有關“水”的節日,都江堰、三峽等中國著名水利工程和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扶貧揚黃灌溉工程等寧夏著名水利工程,甚至垃圾桶都身兼節水宣傳使命。
這座花園等你去親自體驗和發現。